来源:国际金融报
消费降级的环境下,不少零食企业开始“卷”价格、求销量,而定位中高端的来伊份却坚持不“下凡”。
2023年,在大环境变化以及量贩零食店的冲击下,来伊份遭遇上市八年来营收首降。
8月29日,来伊份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其营收降幅进一步扩大,甚至出现亏损,门店数量也减少213家。
“零食第一股”的发展越来越力不从心。
靠理财实现盈利
上半年,来伊份营收17.92亿元,同比减少15.05%;归母净利润1492万元,同比减少72.56%。而在去年中期,其营收、净利也双双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来伊份上半年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为-888.9万元,同比大减125.7%。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理财产品投资收益高达1799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057万元。
扣非后的净利润更能反映公司真实盈利能力,来伊份卖“小零食”亏损,主要靠“副业”赚钱。
公司称,亏损是受销售业绩下滑影响。上半年,来伊份主要的坚果炒货及豆制品、肉制品及水产品、糖果蜜饯及果蔬、糕点及膨化食品、其它食品类产品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称得上全线收缩。
近两年,来伊份也在持续开发与拓展创新品类,希望找到第二增长引擎,尝试包括酒水饮料、乳制品、现制咖啡、锁鲜卤味等品类。但目前来看,水花并不大。
以咖啡为例,2021年,来伊份开始在门店推出现磨咖啡售卖业务;两年后,其正式推出全新咖啡品牌“来咖”,品牌登陆来伊份上海、江苏、浙江400余家门店,并计划到年底铺设800—1000家门店、考虑两年开出独立门店,显然要“大干一场”。
但一年过去,“来咖”推进的似乎并不顺利。一家上海来伊份门店员工向记者介绍,近些年新开的大店一般会设有咖啡机,之前的老式门店或者小一点的门店基本都没有。
通过美团平台也能窥得一二。来伊份上架了多个产品团购链接,常规的零食品类可以在1511家门店通用,而咖啡类只能在384家门店通用。384家店或许不是全部配置咖啡业务的门店,但该数字也与800—1000家计划门店相距甚远。
近日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来伊份门店的咖啡竞争力偏弱,只能靠降价维持生意。
一方面,“来咖”初创时,咖啡定价在10元—20元左右,并推出“门店任意消费+9.9元换购”“138元15杯次卡套餐”等活动。如今,美团平台上来伊份咖啡价格已低至5.9元,相比原价打了5折;门店方面,每周二咖啡仅售4.9元,且有7天19.9元的周卡,可以一天一杯,折算单杯2.84元,优惠力度极大。“有优惠的时候顾客会多一些。”上述员工说道。
另一方面,消费观念尚未转变,顾客买咖啡会更倾向去专门的咖啡店。“我自己也是,买咖啡会去咖啡店,且有认准的品牌。”该员工描述,店内咖啡顾客基本是猎奇尝鲜,或者购买零食捎带一杯,鲜少有专门过来喝咖啡的,“我们的生意大概只有咖啡店的十分之一”。
半年减少213家门店
作为一家以线下门店卖货为主的零食企业,来伊份约85%的收入来自于直营门店和加盟业务,今年上半年,其全国门店减少了213家。
截至6月末,来伊份全国门店总数3472家,去年底为3685家,减少5.78%。公司称,基于现阶段宏观经济情况及社会消费市场趋势,对部分区域门店结构进行调整。
此前,来伊份门店以直营模式为主,中高端定位又多为自营品牌产品,公司毛利率常年维持在40%以上,但由于直营门店会产生大量房租、人员开支等,销售期间费用率居高不下,且门店扩张对资金要求较高。近些年,来伊份逐渐加大加盟门店的比重,并不断关停直营门店。
2018年底,来伊份直营门店2381家,加盟门店316家,占比几乎九比一;到了今年上半年,来伊份直营门店降至1775家,加盟门店增至1697家,占比几乎五五开。五年半时间,来伊份直营门店减少606家,加盟门店激增1381家。
不过,今年上半年两种模式的门店数量都在减少,其中直营减少135家店,加盟减少78家店,
这意味着,即便是想以加盟模式跑马圈地,来伊份也有点“跑不动”了。目前,其仍在提及“以加盟发展为主的万家灯火持续推进”,尚未放弃万店目标。
近两年,多数休闲零食企业都在“卷”价格,积极拥抱量贩零食渠道,来伊份也承认“休闲零食销售渠道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变革,量贩零食、内容电商等新销售业态将继续抢占传统商超的市场份额”。
但面对如此环境,来伊份依然无法与量贩零食渠道“和解”,也不打“价格战”。
此前来伊份方面曾向记者表示,量贩零食的特征在于直接与品牌商对接,绕开了经销渠道,影响最大的是经销环节,而非品牌商。“量贩零食选品标准是好看、好吃且低价,主打中低端的下沉市场,与来伊份消费群体存在差异”。
同时公司董事长施永雷也称,“拒绝低水平的价格竞争,而是致力于增强产品价值,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性价比和质价比的产品。”
既不打“价格战”,也“瞧不上”量贩零食,来伊份“曲高和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