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聪明投资者
“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光伏装机已超过水电装机成为第二大电源,仅次于煤炭发电,今后三年有可能超越火电发电装机成为第一大电源。”
“行业和产业发展具备了能源经济转型的条件,中国从能源转型最大的压力国,有可能演变为全世界能源转型的引领国。”
“以光伏为例,如果要在2050年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从现在到2050年、2060年,中国每年需要6亿千瓦到8亿千瓦甚至的装机量,才能够满足25-3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以上是通威集团董事长刘汉元,在2024亚布力企业家大会上分享的最新观点。
就在大会前一天的29日,通威宣布延期1天发布半年度报告,并在晚间先发布了回购和增持公告。
截至2024年8月29日,公司累计回购约8701万股,成交金额约17.3亿元,6月21日至8月29日间,公司再增持1611.18万股,耗资约2.93亿元。
30日晚,通威股份披露2024年中报,公司上半年营业总收入437.97亿元,同比下跌40.87%,归母净利润亏损31.29亿元。
对于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通威股份在半年报中分析称,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在近年来吸引了大量社会新增投资,相关产能逐步释放。
供给端快速集中增长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光伏主要产品价格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同比大幅下降,公司光伏经营规模扩大,但不足以覆盖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营收出现下滑,盈利阶段性承压。
9月2日开盘,通威下跌4.21%。
从最新披露完的基金中报来看,公募基金上半年共减持通威534.04万股。
从半年持仓变动来看,持有通威股份的前二十大主动权益基金,以增持为主。
睿远成长价值是持有通威股份市值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傅鹏博自2022年二季度开始连续八个季度重仓。
但在今年上半年,傅鹏博大笔减持近3200万股通威股份,主要减持动作发生在二季度,仅二季度减持2956.62万股,也退出其前十大流通股东。
2022年二季度以来,电力设备一直是傅鹏博的第一大重仓行业,截至2023年底行业占比不断上升,但今年以来行业占比大幅下降。
截至二季度末,电力设备行业占基金净值比从2023年底的31.67%下降到20.6%。
据最新披露的中报,傅鹏博共持有14只电力设备个股,除安乃达一只打新股,以及上半年上涨12.97%的宁德时代外,其余12只在上半年跌幅6.97%%到59.51%不等。
对比2023年底,电力设备的数量并没有增加,2024上半年新买入四只,同时清仓了TCL中环、赛伍技术、协鑫科技、金杨股份、中远通。
另外,景顺长城张靖一季度多只基金大笔增持通威股份,但在二季度大幅减持,整体来看较2023年底,共增持273.75万股。
而万家黄海多只基金上半年新进买入通威股份,以其代表产品万家精选来看,上半年共计买入9只电力设备个股。
并且,较2023年底广汇能源增持147.38%,截至二季度末,电力设备占基金净值比从2023年底的0.03%上升至8.5%。
黄海在季报中表示,在上半年投资中,采用防守反击和动态持有的策略,在一季度市场极度悲观的时候,适度参与超跌的成长股反弹行情,适度提高组合的弹性。
刘汉元在本次交流中,没有过多谈到通威目前的状态,重点分享了自己对于光伏行业充满信心,以及信心的来源。
刘汉元表示,得益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成本的快速下降,中国已形成了全世界最大规模、最具竞争力的光伏行业,整体产业占全世界市场份额80%以上。
并且,中国制造行业已经具备进一步加快能源转型的客观物质条件。
另外,刘汉元指出,目前全世界的一次能源总消费中,只有40%到45%是电力能源,剩余50%到55%,有些国家超过60%是非电能源,而非电能源大部分是化石能源。“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光伏行业的产业规模与未来的需求相比,远远没有饱和。“
聪明投资者(ID:Capital-nature)整理了本次交流的重点内容分享给大家。
中国的光伏企业有条件、有能力推动中国和全世界的能源转型
问刘总认为民营企业在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过去10年、20年的时间里,民营企业在光伏行业里,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20年前,德国、日本、美国在谈论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时,尤其是谈起清洁能源中的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时,中国企业在技术上还处于落后位置。
当年我们是仰视他们,在想什么时候我们能够与之比肩?
20年以后,中国的光伏产业,从源头的技术,到设施、设备,形成了全球领先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从仰视、追赶、并跑到领跑的完美转身。
中国现在成为全世界最大光伏产业的所在国,整体产业占全世界市场份额的80%以上。
光伏成本的快速下降,得益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形成了全世界最大规模、最具竞争力的光伏行业。
如果大家多加思考(就知道),能源转型实现碳达峰以后,在碳中和的路上,光伏发电会成为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中的最大来源。
研究认为,到了那时,可能有50%、60%甚至70%的可再生能源将来源于光伏。
所以,我们很高兴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光伏领域,走到了世界前列,有条件、有能力推动中国和全世界的能源转型。
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在不断降低。
过去二十年间,光伏发电的成本从5块钱一度电,到1块5毛钱一度电,现在大约两毛钱一度电,(光照)条件好的地方,可以控制到一毛钱一度电,光照不好的地方,不到三毛钱一度电。
(光伏发电)已经成为全人类发电方式当中,发电成本最低的一类。
再加上储能以及其他的能源转型,未来十年左右,在我们实现对化石能源替代的过程中,(光伏发电的成本还将)小于等于现在的成本。
大家知道,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很快,以前燃油车跑100公里可能需要100块钱左右,现在的新能源车100公里可能只需要10块、20块钱。
所以,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过程当中(有两个优势),
一,初始成本低了;
二,在中国大陆的范围内,运行费用只有原来燃油车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何加快新能源转型的速度,提升应用的强度,早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成为全社会行业参与者、政策制定者、宏观调控人共同的责任和目标。
中国有可能也应该能够变成全世界能源转型的引领国
问企业未来面临的困难或者障碍有哪些?
我们刚才说到,从路径上、成本上、技术上大家已经具有了可行性。
但是,要从传统能源的“集中发、集中供、集中用”转型为“分散的发,分散的供,分散的用”,(形成)这样一个智慧能源电网,需要观念、技术、管控措施综合的变化。
这个变化对原有体系形成的挑战和冲击是非常大的。
为了研究以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在技术路径上可行,什么样的体制机制能够适应这样的电网,相关人员、机构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们希望,在解决电网的稳定性、储能的经济性等等问题的同时,能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间,加快能源转型(的速度)。
其实,我们可以看得到,中国的制造行业具有进一步加快能源转型的客观物质条件。
2023年,中国新建光伏装机2.16亿千瓦,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新增国,累计量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增国。
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光伏装机已经超过水电装机成为第二大电源,仅次于煤炭发电,今后三年有可能超越火电发电装机成为第一大电源。
火电、水电每年大概运行4000-5000小时,光伏发电由于日月轮转,每年平均只有1500个小时的利用时间。
要实现能源转型,大约还需要3-4个千瓦甚至3-5个千瓦(的发电量),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发电方式。
在转型的过程当中,原有的主力电源,煤炭、水电,包括部分天然气发电,如何支撑在新能源的消纳和应用?我们的体制机制如何均衡原有参与者的利益?
其中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折旧待机的费用,必要的盈利,以什么样的方式弥补企业损失,优先接入光伏发电减少总体的碳排放等等。
所以,在体制机制上还有很多政策措施需要及时完善,及时改进。
总体来讲,行业和产业发展具备了能源经济转型的条件,中国从能源转型最大的压力国,有可能也应该能够变成全世界能源转型的引领国。
从70年代、80年代到现在,全世界从化石能源、石油时代,未来会成为清洁能源时代。
在清洁能源时代无论是产业规模,国际市场的市占率,还是推动能源转型的力度,中国毫无疑问走到了前列,值得大家共同参与和推动。
现在“卷”的行业、产业的规模,与未来的需求相比远远没有饱和
问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卷”,我们能不能通过在绿色科技上的创新,把“卷”的门槛提得更高,通过绿色转型形成一个绿色收益的高门槛,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其实“卷”是这几年各个产业共同的中国标签和话题。
“卷”本身带有一种负面效应,但从正面来看,它有一种让大家躺不平、睡不着,必须起早贪黑往前跑的动力。
有什么方式能够让企业在卷的过程当中,跑得离大家更远,不被“卷”住?
每个企业有不同的做法、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的提升,从方方面面综合优势等等。
在“卷”的过程当中,让自己能够卷到最后,或者是跑到最前面,成为最后的存活者。
事实上,中国的各行各业在全世界都“卷”得很厉害,其本质是大家投资的热情高涨、活力十足,是一种竞争能力超前的表现。
中性地去看待“卷”,会得出这样一个积极的概念。
在“卷”的过程中,有些行业的产能已经足够。
那么,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加速应用?
这是摆在全行业、全社会面前的共同责任。
但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什么能源能够真正当家作主,什么能源占多少的比例,在大致20年、30年以后的真实场景是什么样。
之前有谈到的生物质燃料,原料就是生物生产过程当中的秸秆等等有机物,它的特点是这些东西原本也要回到碳循环当中,同化作用让二氧化碳变成有机质,异化作用让自身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并释放能量。
但是,在收集的过程中,运输、储藏成本较高,在加工转化的过程当中,单位发电能力较弱,这就影响了它的经济性。
从总量上来讲,它(的发电量)比水电还少,难以从量上解决我们的能源转型问题,可能主要是出于环保处理的需要。
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未来碳中和的背景下,能源结构基本上很清楚。
目前的生物质燃料,加上水力发电,加上一部分核电,可能占能源结构的10%左右。
核电中的聚变就是现在的人造太阳,但目前来看很难(形成)真正可控的商业性应用。
其他可再生能源,以今天的技术视角去看,都比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的成本高很多,有的是高很多很多,在10年、20年内难以形成广泛的应用。
还有20%,来自不同地方的风力发电,由一些有条件的地方来提供。
光伏发电的占比,大概在50%-70%。
而靠排放二氧化碳去发电,或者作为简单的能源来使用,占比趋近于0。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家要了解,目前全世界的一次能源总消费中,只有40%到45%是电力能源,剩余的50%到55%中,有些国家超过60%是非电能源,非电能源大部分又是化石能源。
在未来的能源转型过程中,今天的电力能源和非电能源要全部转变成可再生能源。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现在“卷”的行业,产业的规模,与未来的需求相比,远远没有饱和。
其一,刚才说的这些数字,以光伏为例,如果要在2050年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从现在到2050年、2060年,中国每年需要6亿千瓦到8亿千瓦甚至更高的装机量,才能够满足25年到3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这是时间门槛的需要。
其二,事实上,随着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的快速发展,成本快速下降,提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已经具备了条件。
所以,这些政策在有条件的时候,可以加速,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越提前越好。
过去我们担心的是成本高(老百姓)受不了,资源转型跟不上,现在条件已经具备了。
所以,如何把中国已经“卷”出来的领先产业,真正有效地应用起来,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快速向前,以解决经济稳定、向上的问题,解决人类最关心的碳中和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思考,也值得我们去下功夫努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