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刘晨光
A股休市的“十一”黄金周,港股收获了大幅增长。
国庆长假最后一日,10月7日开盘,恒指继续延续了上周五的上涨趋势,截至收盘,恒生指数突破23000点关口,报收23099.78点,增长1.6%,恒生科技指数报收5386.48点,同比增长3.05%。CHOICE数据显示,10月份以来,恒生指数累计增长9.3%,恒生科技指数累计增长13.36%。
明日A股开盘会呈现什么发展态势?界面新闻记者留意到,近日国内外众多机构和经济研究人士发表了与股市走势相关的观点,相关人士普遍认为,政策对股市的大涨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有分析人士认为,后期的政策落地情况对于股市的持续走势影响较大。
经济学家、东南大学教授华生近日撰文指出,银行金融支持措施一宣布,特别是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公布后,市场立即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暴力反弹。证券市场要真正走好走强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他认为,要清醒地看到,即便是无限的资金供给也会受到市场力量的内在约束,并不能无限推高股价。
“这次国债和信贷支持很聪明的创新设计之处,就在于其精准支持的对象是可以被用来套取利差的蓝筹上市公司股票,而不是去鼓励漫山遍野的大水漫灌,更不是放任场外高杠杆配资导致暴涨暴跌的无序扩张。”他分析道。
华生坦言,无论市场还是监管者都要警惕股市狂飙的失控。随着经济基本面逐步改善的波浪式慢牛而不是大起大落,显然也会是政府和监管者所追求的目标。市场在第一波的刺激性强力反弹后,能否继续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的趋势性反转,取决于财政等相关政策的选项和力度。华生认为,解决任何问题的有效措施不在量多,真正到位的几个举措就可以管用见效。因此当前除了对股市下的即刻有效的急救药,对复杂的经济政策抉择更关键的是要找准综合宏观政策和结构转型更强劲更聚焦更持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
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认为,当前中国资产当前非常便宜,相信随后将出台高度刺激的政策,这些政策将大有帮助,并支持资产价格。他认为,支持市场和创业的政策具有刺激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有益。
“新兴市场教父”马克·麦朴思认为,这一轮刺激措施远比今年早些时候看到的小规模措施大胆得多。许多一直在等待重新入市的理由的投资者已经抓住了机会,他们害怕错失良机,而且估值非常便宜。他认为,这些措施需要时间才能完全渗透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国内投资者,他们才是中国股市的真正推动者。他认为,尽管刺激措施出台,股市也呈现乐观态势,但中国仍然存在更深层次的结构性挑战。
马克•麦朴思预计股市反弹将为科技和消费品等行业带来机会,这些刺激措施需要时间才能渗透到更广泛的经济领域。“尽管这一刺激措施无疑给市场带来了快速而猛烈的冲击,但要将其转变为持续的牛市仍需要时间。”他说道。
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政策的意图就是呵护市场的,且这种趋势还在增加。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是没有问题,此前市场震荡主要是缺乏流动性,及上市公司盈利出现阶段性调整。他认为,虽然市场已经涨了很多,但还没有达到质变,即真正地进入牛市。林园认为,目前A股的位置还是非常低,资产价格也非常便宜。
中信证券研究指出,尽管经历一轮快速上涨,港股当前估值水平无论比较全球市场还是历史情况仍处在具备较高性价比的位置,尤其成长及大金融板块当前的估值更是处于较低的历史分位。该券商判断虽然逼空交易推动的上涨最快的阶段或已过去,但在政策逐步落地且投资者情绪依旧“兴奋”的背景下,港股难言已阶段性触顶,其估值修复行情有望延续至11月初。美国大选结果落地以及港股三季报披露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阶段性扰动。
浦银国际研究认为,随着全球资金仓位调整中,中国市场获大幅增持。由于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8月29日至9月25日,大部分主要股票市场均录得净流入。值得注意的是,9月26日至10月2日当周,由于中国政府出台多个重磅经济刺激政策政策,叠加中东紧张局势升级,驱使全球资金开始调整仓位,大幅净流入中国市场,并净流出美国、日本等股市。根据 EPFR,8月29日至9月25日,被动型外资转为净流入,主动型外资净流出有所放缓。浦银国际认为,外资仍有较大的回流空间。预期外资回流趋势将在短期持续,有望进一步延续本轮行情。
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近日撰文指出,当前的关键问题是,当下市场价格已经比较充分、甚至提前预期并计入了许多利好消息,比如央行对于票据互换机制买股票的论述和股票回购再贷款的论述,以及对于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放开限购的政策。节日期间,这些政策的预期已经纷纷落地,房地产销售在国庆期间的前三天显著回暖,虽然之后两天略显乏力。周二开盘将举行的“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的会议再次把市场预期打得满溢。
高盛近日将中国股市评级上调至“超配Overweight”,预计还有15%—20%的涨幅,并将沪深300指数目标点位从4000点上调至4600点。高盛认为,一系列协调有力的政策措施(以及愿意采取更多措施的迹象),将支持中国股票估值进一步回升的预期,同时也证明了更高的估值的合理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