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加剧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规划养老生活成了整个社会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银行、信托、保险机构同台“竞技”,加码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布局。
10月13日,在上海资产管理协会主办、中信银行上海分行承办、永赢基金协办的“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上海国际活动周2024——财富管理与养老金融论坛”上,围绕“金融与科技共建美好银发生活”主题,多位来自银行、信托、保险机构的养老金融领域的负责人共同探讨了对养老金融的趋势和解法。
上海信托投资研究总部副总经理付宇翔表示,在养老金融领域,银行的客户资源是最庞大的,保险公司、公募基金、券商在投资管理领域领先,而信托特色化的法律制度安排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一个有效的互补,共同服务好养老金融市场的大文章。
“在长寿时代背景下,对健康和医疗的需求也在不断旺盛。长寿时代也呼唤来了财富的时代,中国居民财富70%集中在房地产,这种情况下如何为更长寿的人生进行筹资规划,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泰康保险集团战略发展部一级处经理马瑛表示,养老产业过去几年是普惠性养老机构占据主流,但是近年来保险公司也拉动市场化养老机构床位数持续增长,成为养老产业主力军。
“保险资金久期长,具有长周期、跨周期属性,和养老产业天然契合。”马瑛表示,泰康从2007年开始就战略性布局养老产业金融,目前在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实现了全国化、网络化的布局。
加码养老产业布局的还有银行集团。谈及养老金融布局,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陈君表示,依托中信集团养老金融全牌照的优势,包括中信兴业产业子公司的养老资源,第一,创新探索养老社区和医疗健康生态圈的建设,开展相关企业的合作,丰富居民非金融养老需求;第二,加大养老产业和金融产品的联动;第三,加强推动和养老产业链企业在结算投资以及融资方面的多元化合作,探索形成金融+产业的特色,内外双循环的养老金融生态圈。
“养老金融是一个跨周期、跨机构、跨产品、跨渠道的综合业务体系。”中信银行总行养老金融处处长颜燕表示,为了整个开展业务之间的联动,中信金控集团层面成立了养老金融工作室,围绕着个人客户和养老产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在养老金融、养老服务金融以及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统筹发力。
“养老金融解决的是居民的制度性安排的制度化保障,养老服务金融为Z世代、中生代、银发代全量客户金融创造很好的服务条件,养老产业金融在支持养老事业的同时也为金融机构的投融资业务创造了新的需求和新的可能。”颜燕表示。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三大支柱——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包括2022年11月启动的个人养老金、其他个人养老金融产品。付宇翔表示,“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我们更关注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尤其是第三支柱,现在产品很多了,但是特色化或者差异化并不是很明显,很多市场化产品还是没有税延机制,影响到第三支柱发展的空间。”
“在养老金融领域,确定自己定位很重要。”在付宇翔看来,毫无疑问,信托有资产隔离、财产多元的优势,无论第二支柱,还是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本质上是信托的架构,涵盖了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信托在养老领域也可以积极探索发挥更多作用。
在其看来,以往,保险公司和银行作了很多“以房养老”的探索,但是规模都做得不大,如果把房子给了保险公司,对金融机构来说敞口很大。而信托是唯一一个可以承载非金融资产的,把房子这类资产装到信托里面,通过信托财产和银行、保险机构以及康养机构和房子的关系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互动关系。银行给这些康养公司授信,康养公司对信托里面的财产进行管理、服务。“以房养老的空间对于信托来说是很大的,也会带动同业金融机构有更多新的合作空间和业务模式的诞生。”付宇翔表示。
“养老产业金融是一个重要的模式,但是当前养老真正距离老年人集中入住还有一定的时间。”付宇翔表示,对于做CCRC社区的保险机构来说,大量资金投入,回报率还是有提升空间的。这个过程中,信托一方面可以积极参与到保险公司的股权投资、债权投资,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ABS功能把底层资产盘活,给保险资金更好的投资收益率,这也是信托与各家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和推动的模式。
此外,把信托制度和养老金保险制度充分联合在一起,更好地服务养老金融机构,也是信托能和各类金融非常有效互补的业务模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