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淡忠奎    每经编辑 杨欢

  中部第二城,郑州这把稳住了。

  今年上半年,郑州实现GDP7252.4亿元,同比增长5.3%。这一增速在万亿城市中不算亮眼,但也使郑州继一季度之后再次以微弱优势跑赢了长沙。后者上半年GDP7170.21亿元,同比增长4.5%。

  这也是在上半年以微弱优势反超长沙后,郑州将差距扩大至82.19亿元。郑州的“关键得分”来自工业。12.0%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不仅在中部省份排名前列,也刷新了其自身近三年内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但能否最终创造历史,时隔多年再登“中部第二城”,仍然是个悬念。毕竟两年前,郑州就曾短暂逆袭,但最终守位失败。如何扩大优势,继续跑赢下半年?

  从系列动作来看,放大空港、陆港优势正成为一盘大棋。就像西安为比亚迪修铁路专线,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本身也在利用自身区位、交通优势吸引偏好型企业落地,比如郑州比亚迪工厂、富士康新事业部系列投资项目等。

  8月2日,河南省级层面发布《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四港联动举措》)提出,把航空港区作为全省枢纽经济的核心动力源,加快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联动发展,并强调壮大航空港偏好型产业、培育高铁偏好型产业、引进并做大陆港偏好型产业等。

  这将给郑州带来什么?

  超越长沙

  82.19亿元,这是目前郑州和长沙之间保持的差距。

  “郑州是人口大省河南的省会,聚集度是比较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刘治彦分析,上半年郑州的规上工业增速较高,产业经济动能较强,也主要是得益于人才优势和聚焦优势明显,包括投资也都是向着省会城市聚集。

夺回“中部第二城”,郑州稳了?  第1张

  工业确实是郑州的硬核支撑。今年上半年,郑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2.0%,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2.3%。其中,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电子信息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0.4%、16.1%、13.5%。

  电子信息产业之外,郑州的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名片正在加速涌现。

  2023年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31.6万辆,位居全国第十,而此前一年郑州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仅6.98万辆。眼下,这样的“狂飙”式增长还在继续。郑州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郑州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了72.8%,预计全年也将有大幅增长。

夺回“中部第二城”,郑州稳了?  第2张

  回顾过去几年规上工业增长轨迹,郑州走出一条波动上升的折线。2019年,郑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1%,而今年上半年已经上升至12.8%。而长沙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19年到达9%的高点,其后呈现波动下滑态势,2024年上半年增速为7.40%,落后郑州5.4个百分点。

  这也是郑州GDP能够再次逆转长沙的重要因素。

  过去多年,中部第一城的宝座一直被武汉牢牢把持,而郑州和长沙则围绕中部第二城攻防转换,互有胜负。从1978年至2008年,除1998年被短暂反超外,郑州GDP均略高于长沙。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其几乎稳坐中部第二城宝座,但始终未能与长沙拉开差距。

夺回“中部第二城”,郑州稳了?  第3张

  从2009年到2021年则进入了长沙的“守擂”时间。除了在2019年,郑州曾以16亿元的微弱优势反超,但短短一年后又被长沙逆转,并且差距趋于扩大。2020-2021年,长沙连跨两个千亿级台阶,GDP达1.33万亿元,而郑州却仍在1.2万亿元阶段徘徊。

  到2022年上半年,郑州逐渐追平差距,以28.76亿元优势反超长沙。对此,郑州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及,去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在全国生产总值20强城市中排名第14位,较2021年前移2个位次”。

  但这样的排名仅仅保持一个季度,长沙又再次上演反转大戏,2023年全年反超郑州183.99亿元。而今“昨日重现”,郑州能否坐稳中部第二城的位置?

  如何守位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郑州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社消零总额、进出口总额增速分别为1.3%、4.1%、-20.7%,不仅均低于长沙,投资、进出口还跑输了全国大盘,稳增长的压力显而易见。

  仅以固定资产投资来看,今年上半年,郑州2411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2351.8亿元,增长2.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1.0%。但房地产投资以及工业投资增速,仍然未能转正,其中全市工业投资同比下降4.3%。

  在不久前的上半年经济分析会上,郑州市市长何雄强调,要千方百计扩大投资,抓实工业投资,做好重点项目谋划,保持投资水平稳步增长。

夺回“中部第二城”,郑州稳了?  第4张

  这也需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动重点项目落地。

  就在上个月,河南省政府与富士康在郑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省长王凯表示,希望富士康坚定投资河南信心,聚焦新产业培育、新技术研发,加快推动签约项目早建设、早达效,在谈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此外,他还出席了郑州航空港区举行的富士康新事业系列投资项目启动仪式。

  而在进出口方面,郑州则需要持续打造新的进出口热点。近年来,受国际环境及产业转移等因素影响,郑州出口的“王牌”——手机产量显著下滑,也使得外贸陷入负增长的困境。通过布局“新三样”来缓解“阵痛”,郑州的选择正是新能源汽车。

  今年上半年,河南全省新能源整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4.7万辆、24.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9.6%、364.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省汽车整车总产销量的比重已超过46%。与此同时,出口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新三样”产品56亿元,增长11.3%。

  作为河南省汽车产业的主要承载地,郑州也将在“新三样”领域迎来更多机遇。而新产业、新动能的培育力度和成效,也将成为郑州和长沙角逐“中部第二城”的关键。

  放大优势

  “事实上,郑州是地处中原的一座中心城市,交通优势从城市诞生开始就已经形成。”刘治彦认为,郑州主要通过航空港建设和铁路港、公路港的建设来形成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四区联动”就是将这些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超级物流中心枢纽,其中航空港的优势体现尤为明显。

  《四港联动举措》提出,要以巩固大通道、打造大口岸、带动大物流、服务大产业为主线,把航空港区作为全省枢纽经济的核心动力源,到2025年,四港(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联动体系建设成效初显,中欧班列(郑州)国际直达线路开行超过25条,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120万吨以上……

  从一定程度而言,这也是进一步放大郑州的交通枢纽优势,推动空港服务能级跃升、铁路港扩能提质、出海港联动跨越发展,以及提升公路港衔接畅通水平。其中也包括,壮大航空港偏好型企业、培育高铁偏好型企业、引进并做大陆港偏好型企业等港城融合的举措。

  比如,依托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加快打造比亚迪新材料制造基地等,全力打造高端装备、汽车等千亿级陆港偏好型产业集群。

夺回“中部第二城”,郑州稳了?  第5张

  在刘治彦看来,“四港联动”将进一步做大郑州枢纽优势,汇聚商务往来、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整个物流成本的优势也会更好地体现出来,促进临港产业园区的发展。

  这也能从郑州航空港的迅速崛起上看到一些端倪。从2013年,国务院批复设立郑州航空港区以来,郑州航空港区从无到有,迅速崛起,2023年其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95亿元,十年间年均增长率达14%。

  作为全省枢纽经济的核心动力源,郑州航空港已经形成以富士康、超聚变、龙芯为头雁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比亚迪为龙头的五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及国药集团、中信医疗等为龙头的千亿级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集群等。

  今年上半年,郑州航空港实现GDP771.5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持续领跑全省。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6.2%,重点行业的拉升带动作用明显。前面提到的郑州比亚迪工厂和富士康新事业系列投资项目均与郑州航空港息息相关。

  就在两天前(8月3日),河南省省长王凯在深圳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传福举行会谈,希望其进一步加大在豫投资力度,推动更多新兴产业、优质项目落地河南。这也进一步传递出河南和郑州扩大投资的信号。

  深度绑定富士康、比亚迪等链主企业,进一步壮大电子信息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也将成为郑州产业结构转型、外贸结构优化的重要动力。

  不过在刘治彦看来,郑州相比长沙有一个明显的劣势,就是顶尖高校数量较少。从未来的城市竞争来看,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以及科技创新,在此基础上再吸引投资形成的一种产业优势,这方面郑州还需要更大的改变。